東阿至東平黃河特大橋主橋樁基工程
8/9/2019 5:52:55 PM
本工程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境內,本工程為東阿至東平黃河公路大橋黃河特大橋主橋樁基工程,大橋建成將直接連接258省道與220國道,以便利黃河沿線的交通運輸,將直接取代沿線5座黃河浮橋的使用,更安全,更便利。
本工程主要包括從黃河左岸大堤位置起,大橋主橋17#、18#和19#墩三個墩的樁基工程,主要工作內容為:成孔、水下混凝土灌注和配合樁基檢測。自2018年11月22日開工,2019年5月19日全面竣工,共計179天,投入旋挖鉆機TR360D 1臺,沖擊鉆機6臺,空壓機1臺,泥漿處理器1臺。施工完成后,經相關單位檢測和驗:本工程鉆孔成孔深度、成孔直徑符合設計要求;入巖深度和巖石強度符合設計要求;樁基超聲波檢測合格率100%,優良率100%。
本工程難點分析和處理措施:(1)17#墩勘察報告與實際地層出入太大,入巖深度較深,且強度較大,設計變更前入巖8.6m,變更后入巖深度5.6m,沖擊鉆鉆進困難,鉆具磨損嚴重。通過要求沖擊鉆機使用φ2.0m五翼原裝鑿巖鉆頭,禁止使用φ1.8m加大鉆頭,極大的改善了入巖鉆進困難和鉆具磨損嚴重的情況,平均每天入巖深度1m。
(2)18#墩場地位于黃河岸堤旁,距離岸堤坡腳較近,在4~8m位置普遍存在厚度1~2m的拋石地層,易發生塌孔和漏漿情況。采用旋挖前導鉆進將孔內岸坡石鉆出,鉆至下部粘土層后,回填優質粘土進行擠密,保證上部地層孔壁為優質粘土,避免了漏漿塌孔情況的發生。
(3)19#墩為水上平臺,甲方下放護筒埋置深度不足,加之黃河水流對河床沖刷作用較強,在護筒底口位置極易發生漏漿情況。項目部與甲方溝通后,甲方對平臺所有護筒進行了追打,追打之后護筒埋置深度為9~12m。有效避免了護筒底口漏漿情況。
(4)本工程為嵌巖樁,底部巖層為微風化石灰巖,存在大量節理裂隙,沖擊鉆在成孔過程中,易發生漏漿情況。針對此情況,考慮到沖擊鉆機施工周期較長,項目部為各機臺配發了漏漿預警裝置,一旦發生漏漿情況,及時提出鉆頭,回填粘土石塊堵漏,沖擊鉆繼續鉆進。根據鉆進情況和灌注情況,效果良好,無漏漿塌孔情況。
本工程在我公司各位領導關心下、項目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甲方的大力支持下,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施工任務,同時在質量、安全、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了甲方的認可。